普法戏护航精准脱贫
安徽省涡阳县法治文化建设成风化人

“囝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不仅不种地、不干活,连村书记送来的种羊,都被他炖成了羊肉汤给吃了。
“你咋把羊杀了呢,这可是费好大劲弄来的。”村书记来到“囝仔”家,见他蹲在门口吃得正香,气得直跺脚。
“你送羊有啥用,送我个媳妇呗。”“囝仔”抬眉瞅了书记一眼,嘟囔起来。
村书记一想,羊没送到点子上,讨媳妇才是关键:“你想你啥都没有,人家姑娘凭啥跟着你?现在国家政策好,要是你把羊养好了,我再送你兔子养,等你有本事了,讨不到媳妇我负责。”
以上是涡阳县金平曲艺艺术团在西阳镇郭寨社区法治大舞台上表演小品《懒汉脱贫》时的一段对白,让台下五六十位看戏村民发出一阵哄笑。
这个小品是涡阳县法治大舞台上十分叫座的一个节目。近年来,涡阳县坚持以法治文化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扶贫政策,讲述脱贫故事,分享致富经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每年,涡阳县还会鼓励创作、征集脍炙人口的法治文化作品:涡阳县司法局干警自编快书《法在你身边》,告诉群众要尊法、守法、用法;金平曲艺艺术团的琴书《把关》、小品《王大全脱贫致富》,倡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县扶贫办组织35场扶贫演出,将法治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唱出来,舞起来。
“我们的法治类节目有30多个,小品、快板、歌曲等应有尽有,占到总节目数量的70%。尤其听到很多村干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看到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就把这些都编进了节目里。”涡阳县金平曲艺艺术团团长丁翠华说,因为节目取材群众身边事,语言生动接地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丁翠华说,法治文化有一种意想不到效果。她曾跟着扶贫干部到店集镇一户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但不愿意脱贫的村民家中,讲解政策。那户村民提到看过曲艺团的节目,于是,她就从曲艺团的脱贫节目入手跟村民聊了起来,最终村民认识到思想错误,同意在脱贫确认书上签字。
此外,涡阳县还在村里开设法治大讲堂,面对面对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扶贫等政策解读。
“村里的法治大讲堂每个月都会开讲,经常给我们介绍最新的扶贫政策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案件,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村民刘保昌说,自己就是听了宣讲,递交了贫困户申请,如今在帮扶下已经脱贫。
在涡阳县城南新区,有一个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广场。广场内建设有法治景观标志石、法治文化长廊、历史法治名人雕像等建筑,以法律解读、法治故事、法治漫画、法治谜语、法治书画摄影展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广场的教育引导功能作用。目前,涡阳县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公园20个,法治文化一条街17条,法治文化宣传栏535个,农家法治书屋、农民法治大讲堂383个,法治阵地建设不断得到强化。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升级改造原有法治宣传教育设施,搭好古戏台、唱好普法戏,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作品传播,在这浓厚的普法氛围中,护航精准扶贫,让涡阳大地普降‘法雨’。”涡阳县委书记胡明文说。(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