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体验法官日常工作

再忙再累也要守护好公平正义(一线探访·今天我当班④)

本报记者  徐  隽
2018年04月18日04: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是收案量全国排名第二的基层法院。2017年新收案件13万件,法官年人均结案量达471件,面临很大审判执行压力。

  这里的法官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近日,记者前往朝阳区人民法院进行了3天的体验。

  “当法官,主持公平正义,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可高大了”

  “现在开庭!”4月10日上午9时,法官肖唯敲响法槌,开庭审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某公司专车司机常先生因劳动关系解除、保证金退还、未休假工资发放问题等与公司产生纠纷,诉至朝阳区人民法院。庭审中,面对双方当事人激烈的辩论,肖唯神情自若,把控庭审节奏,其间还有证人出庭。庭审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当庭宣判。

  休庭后,顾不上喝一口水,肖唯又匆匆赶往朝阳区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厅,在那里,媒体记者已经“长枪短炮”准备好了。“刚刚开庭审理的这起案件是一起较为典型的互联网用工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这类案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多发。所以,有必要总结分析类案规律,向社会发布相关提示。”肖唯说。

  早在3个月前,肖唯就和劳动争议庭的同事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对2015年以来审理的188件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了审判白皮书。发布会上,白皮书正式向社会发布。

  “此类案件中,73.4%的平台企业试图通过书面协议排除双方劳动关系,这就给从业者的权益保护留下隐患。此外,37.8%的从业者遇到押金、保证金退还障碍。”肖唯说。对地处商业繁华地带的朝阳区人民法院来说,每年都有不少新型、复杂案件出现,审理好这些案件对法官的要求很高。通过审理案件,进行类案分析,形成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推动社会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成为朝阳区法院的一大特色。

  “平时都忙着审案子,调研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做。现在,加班是常态。每年10月起,全院都开始加班。否则,这么大的案件量,很难办完。”肖唯说,现在打开电脑,系统就提示她,还有300件未结案件。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脑子里就是案件。”

  近年来,朝阳区人民法院收案量持续增长,从10年前的不足5万件,到现在的13万件,案件增长了160%以上,但审判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应该尽快按照一名法官配备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的司法改革要求,配齐审判人员,缓解当前的审判压力。”肖唯建议。

  尽管累,但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法官妈妈谈起法官职业一脸自豪。“当法官,主持公平正义,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可高大了。”肖唯说。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可以避免纠纷都挤到诉讼一条道上来”

  老百姓和法院打交道,第一体验是怎样的?4月12日,记者来到朝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中午时分,诉讼服务中心门外已经排满长队,13时30分,法院下午工作时间一到,前来立案、庭审的群众便依次通过安检通道进入法院。

  突然,安检区传来喧闹声,一位前来参加庭审的当事人高声嚷嚷:“快点快点,有什么可检查的,没事找事!”工作人员一边安抚,一边严格安检。“这可不是‘没事找事’,每年都能从安检中发现不少禁带物品,如果放入,将是严重的安全威胁。”工作人员说。

  “当事人一旦对簿公堂,大家都较着劲,很多平时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的矛盾会变得非常复杂,化解矛盾的难度大增。不少当事人到法院时是一肚子火,情绪可能失控。作为法官,要心平气和,但遇到威胁恐吓,必须立即向院里报告,加强安保措施,以防发生危险。”工作人员介绍。

  进入诉讼服务中心,人声鼎沸,只有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容纳了不少当事人。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大楼是2001年投入使用的,至今快20年了,从硬件条件看,比较旧、空间小,但即便这样,这里还是应有尽有,做出了“大文章”。

  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的机器人立在进门处,当事人可以通过语音与它交流,获得导诉服务;诉状智能生成终端前,几位当事人正在试用,如同完成调查问卷一般,答完题目,一份正式的起诉状便写好了;当事人赵先生在自助查询机上查询案件信息,“比以前找法官问进展方便多了”。

  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林上爽介绍,诉讼服务中心每年要接待群众18万人次,每个工作日立案500多件。然而记者看到,窗口上办理立案手续的工作人员不足10人,如此大的工作量如何完成?正当记者疑惑时,林上爽指了指一旁的“大宗案件立案室”。“如果案件有律师代理,律师会在网上预约立案,并上传材料,在大宗案件立案室,有专人负责审核材料,每年有近5万件案件通过网上立案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林上爽说。

  在窗口,律师来立案往往材料完备,从接收材料到出具缴费通知,不过5分钟。但如果是当事人自己来立案,由于对诉讼要求不了解,往往耗费很长时间。为此,朝阳区人民法院与朝阳区律协合作,开设了律师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天由两名律师值班,免费接待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指导。此外,还有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立案前调解、化解纠纷。

  “诉讼毕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可以避免纠纷都挤到诉讼一条道上来。”林上爽说。据了解,2015年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朝阳区人民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立案难问题。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全力兑现法院判决”

  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决胜之年。在案件量如此之大的基层法院,如何打赢这场硬仗?4月13日一早,记者随执行法官外出发放案款,实际体验执行过程。

  “这是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纠纷持续了7年多,法院判了,被执行人却不执行法院判决。今年初,申请执行人陆大爷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路上,执行法官张璐向记者介绍案件情况。

  接到案件,张璐和同事随即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并向被执行人——陆大爷的侄子告知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后果,但期待已久的执行款仍一点都未到账。张璐依法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把他的“老赖”信息向全社会公布,同时通过网络查封其财产、冻结其账户,并禁止其坐飞机、坐高铁。这下,被执行人慌了神,赶紧联系法院,把执行款全数打到法院指定账户。

  “这些年,执行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查控‘老赖’在全国各地的财产;在网上拍卖财产,所有网民都能参与,财产变现率大大提高;联合惩戒,让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法院判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应有的‘武器装备’都齐全了。但是案件量太大,要实现目标,还需努力。”张璐说。

  车开出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位于北京东南六环外的一个小区。“今天,我们是来给申请执行人陆大爷发放案款的。陆大爷今年快70了,脚上有伤,一个人生活,没有委托代理人,到法院来履行手续很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决定主动上门完结此案。”张璐说。

  敲开陆大爷的家门,迎来的是他连连的感谢:“谢谢啊!真没有想到,房款来得这么快!”核对账户信息、做笔录、签字,履行完全部手续,在陆大爷感动的目光下,张璐一行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张璐说:“每当执行案款发放到申请执行人手中时,法官都有一种成就感。但很多时候,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法官也无能为力,当事人对我们不理解。不过,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全力兑现法院判决,实现公平正义,这是做执行工作最大的价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8日 19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