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安徽亳州人民调解员孟广华30年调解纠纷三千余件

2018年10月20日10:47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初秋皖北大地的早上已有一丝凉意,迎着薄薄的晨雾,记者直奔“孟广华调解工作室”。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孟广华调解工作室”的门紧闭着,门前围着几名群众。

难道孟广华还没有到?

“大清早就有群众等在孟广华调解室门口,现在他正在屋里调着呢。”魏岗镇司法所所长姚伟巍消除了记者的疑惑。

赶了400多公里路慕名采访孟广华,就是因为他从1989年在魏岗镇司法所从事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件。此外,他还代为法律诉讼1400多件,代理法律援助案件400多件,成为远近闻名的“法律达人”,周边牛集、古井、华佗等十里八乡的很多群众有纠纷、有法律问题、有官司,第一个想到的也会是孟广华。

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金牌和事佬”。

用调解温暖人心

不妨先看看这块金牌的成色。

张某仁与王某申的土地纠纷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今年年初,孟广华接手一起信访积案。

“老张,你家当时四口人为何分了七个人的地?”

“王家大嫂,你丈夫死在家里,说是人家气死的,人命关天,要有证据的,你问问周围的群众,这么说,说得过去吗?”

在把双方软肋作突破口的同时,针对彼此都要土地的现实,孟广华反复与两家协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块地由村里收回,重新发包给王、张两家;路南的1.76亩发包给王家,连同建房的剩余路北的土地给张家,张家补偿王家15万元。

就这样,这起被人们认定为不可能调解的纠纷,硬是被孟广华给调解了,而且双方都觉得“没有丢面子。”

“就在大年二十九,老王的遗体火化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然,双方一上访,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个年都过不好。”孟广华说,开始双方根本不理睬他,甚至冷言冷语相对,他就一次一次地登门,“我是把当事人的激烈言词当成调解的兴奋剂,不穷尽一切办法决不气馁。”

75岁的张某仁对记者说,他已经搬进了新房,楼下一层租出去作商铺,每年还有不菲的租金。而王家大嫂也逐步走出了阴影,进城带孙子。

“30年来我就是和矛盾纠纷打交道,调解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已经离不开了。”孟广华说,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觉得它能“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看到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自己就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干一行爱一行

“哪里有不可调和的重大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孟广华忙里忙外的调解身影;哪里有千钧一发的群体性事件,哪里就有孟广华振臂疾呼的急切呐喊。”魏岗镇党委书记王小怀说,有孟广华出场调解,心里就有了底。

孟广华的一段特殊经历是这个评价的有力注解。

几年前,魏岗镇开始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可是拆迁成了难题,几轮推动就是拆不动。这时候,镇里想到了孟广华,指派他到魏岗村担任村干部,专门负责拆迁工作。

拆迁涉及近50户,孟广华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一家一户地算明白账,解释政策,宣传城镇建设开发将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经过摸底后,他将拆迁户分成不同的类型,分类施策,协商替代方案。

“最后还剩一户就是不愿拆,因为拆迁面积小,搬到安置小区,还需要补差价。后来就是根据这户的意愿,另外找地方给他建了3间平房,他才同意拆迁。”孟广华说,当前因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致使矛盾大增,化解这类纠纷,根本一点就是要把解决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作为调解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就是两个月时间,在孟广华的努力下,困扰魏岗镇多年的城镇建设规划用地的拆迁工作完成了。

拆迁结束了,按说孟广华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正值村委会换届,为了留住孟广华,魏岗村村民高票把他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村民们说,孟广华有公心、做事公道,能够帮助魏岗村发展。

“3年时间里,我多次写辞职报告,觉得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更适合自己,最终镇里同意我辞去村委会主任的请求。”孟广华说。

不过,让孟广华更加没有想到的是,镇里这边同意他辞去魏岗村村委会主任职务,那边又给他新任命。镇里任命孟广华为魏岗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在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设立“孟广华调解工作室”。

2017年7月,“孟广华调解工作室”正式设立。孟广华更忙了,经常是早上还没有上班,调解室门口已经有当事人在等;下午下班了,调解还在激烈地进行,手机也成了调解热线。出现场更不用说,只要发生重大矛盾纠纷,孟广华总是第一时间骑上他的电瓶车赶赴现场。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脚踏实地,不能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孟广华说,社会上戏称调解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他认为“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值!

筑牢第一道防线

“他处事公道,乡亲们信他。”马场行政村村民张星辰提到孟广华,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9月初,张星辰的父亲建房,一名雇工不小心触电身亡,死者家属索赔120万元,双方因为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死者的亲属情绪很大,准备抬尸上访,甚至还要邀集亲属找事主兴师问罪,一起民转刑的重大纠纷眼看就要一触即发。

孟广华连续6天骑电瓶车走上10公里的路,到临乡的死者家里进行调解,每每都是深夜才回到家。他给死者家属讲法律政策,寻求当地村干部、死者家族里有威望的人出来做工作,疏解家属的情绪。最终,成功调解了这起一触即发的重大纠纷,死者家属获得55万元的赔偿。

“农村调解工作需要有百倍耐心、千倍细心、万倍信心,往往还跟亲情友情乡情连在一块,越是这样,越是要把一碗水端平。”孟广华用六个字总结了自己的调解方法:稳、准、狠和冷、热、抓。

所谓“稳、准、狠”,孟广华认为,调解首先要稳,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控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其次要准,要准确找到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所在,以此为切入口,逐步进行调解;最后要狠,在充分了解调解双方当事人“病情”之后,要对症下药,逐个击破,“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不妥之处,明白行为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后果”。

作为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孟广华还利用这一身份,经常深入基层做普法工作,免费解答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他代理群众的众多诉讼案件,也是立足调解,而且调解成功率很高。此外,他每年对13个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村级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记者 李光明)

(责编:陈羽、张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