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事迹>>类别>>监狱人民警察好榜样

监狱人民警察好榜样候选人:上海 胡水清

2019年04月04日12:4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胡水清,1962年5月生,现任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副处级管教员。自2005年起从事艾滋病罪犯管理,共计对500余名艾滋病罪犯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善食治疗。

“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那可是艾滋病啊。”这位壮实的汉子说,他一度不敢向家人介绍自己的新岗位,有时做噩梦还会梦见自己被艾滋病人围堵追咬,惊醒后面对妻子关切的目光,他谎称是梦见被蛇咬了。直到整整5年后,他才向妻子“坦白”。

可是,怕归怕,工作上胡水清可一点都没含糊。“他们不仅是犯人,也是病人,很多还是可怜人。”在长期与艾滋病罪犯接触的过程中,胡水清发现,很多犯人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除了日常管理,胡水清和他的团队在这些犯人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天之骄子 灵魂摆渡

赵理(化名)是一位留学海归,入狱当天,被告知检测出患上艾滋病的残酷事实。

“很多犯人在入狱时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这个打击很可能会让他们崩溃。”胡水清说,这就要求民警时刻关注犯人的心理情况。果然,得知真相的赵理一度情绪失控:“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怎么可能有艾滋病?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眼见赵理情绪激烈,胡水清暂时中断了谈话。第二天他再次找到赵理,聊起了过去的人生。胡水清发现,赵理家中对他极其溺爱,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做事只考虑自己,承受能力极差。

谈话的最后,赵理抬起头:“警官,我还有救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艾滋病从潜伏到发病至少要8-10年,国家会免费为你们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如果生活规律,心态调整好,通过及时服药,生命完全可以延长。”胡水清安慰他,鼓励他继续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生命的质量更重要”。

人性监管 防艾有招

“感染上艾滋病的犯人心中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觉得在管理时不应该再让他们感到被歧视。”在与艾滋病罪犯日常接触时,胡水清坚持不穿防护服、不戴口罩,还主动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面对面交流,拍拍他们肩膀以示鼓励,希望能拉近与艾滋病罪犯之间的距离。

能够在管理时做到“不歧视”,背后是胡水清及其团队默默付出的苦功。接到任务之初,胡水清就用几个月时间,读完了上百本有关艾滋病防治的书籍、文献,读书笔记足有十万余字。他还前往各种社会机构、医院和疾控中心,向专家求教。结合长期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只要按规范操作,民警完全可以避免职业暴露风险。”胡水清介绍道,他们编写了一本16万字的《艾滋病犯实务与操作手册》,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做了预案。监狱与上海医疗机构等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定期对民警进行专业医学医务培训,定期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进行抗病毒治疗。15年来,胡水清管理过的艾滋病罪犯实现了零死亡、零事故、零传播。

艺术矫治 搭建心桥

考虑到监区里服刑人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语言、生活习惯都有差异,胡水清决定将音乐、舞蹈等艺术引入日常工作中,监区成立了舞蹈组、合唱队、乐器班、绘画组,用音乐净化他们的心灵,以艺术陶冶他们的情操。

艾滋病服刑人员小王因为杀死同性恋男友入狱,由于强烈的负罪感,加之严重的皮肤病痛折磨,他曾三次自杀未遂。为了让服刑人员积极改造,胡水清跑遍上海各家医院,还请来市疾控中心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三个月后,小王的身体恢复了,情绪也逐渐稳定,他说:“家人嫌弃我,朋友唾弃我,但胡警官没有放弃我。他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必须好好活!”这个曾被贴着“危险犯”标签的绝望者,逐渐成为文艺活跃分子,在艺术中找回了自我。

2012年,“胡水清工作室”成立,老中青三代年轻干警共同参与艾滋病犯的矫治。“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延长了艾滋病罪犯生命的长度,还拓宽了他们生命的宽度。”胡水清说,在监区,有不少服刑人员把管教视作自己的亲人,“他们也感受得到真心和社会的温暖,使他们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胡水清先后获评上海市第四届平安英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先进个人、上海市政法系统十佳个人,多次获得二等功和三等功,“胡水清工作室”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于特色班组和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责编:孟瑶婷(实习生)、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