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人民警察好榜样候选人:重庆 李晓
留着一头短发,精瘦适中的身材,走路带风,办事雷厉风行,年近50岁的李晓,已经在监狱基层战线上奋战30余年。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4次,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干警”称号1次,获重庆市监狱系统十佳警察称号,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次,重庆市“三八红旗标兵”1次。
古人有云“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李晓监区长以她的实际行动,为每一位民警诠释了为人为警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我们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用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去丈量生命的宽度”!
与工作的真情实况保持“近距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2006年一天,李晓在监舍巡查时,观察到服刑人员张某独自对着窗外发呆,情绪低落。入狱以来,张某屡寄家书均无回音,心理变得敏感、脆弱,性格也日渐孤僻。李晓很清楚,如果长期如此,不利于罪犯改造。
“是不是想亲人了?”李晓特意与张某开展了一次个别谈话。她话音刚落,张某竟哇哇地哭了起来:“李监区长,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来看过我,我写的信他们也不回。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听着张某说出这番话,李晓心里有数了,罪犯愿意说真心话,就是教育的好时机。李晓递过去一张纸手帕:“把眼泪擦了吧”。
她抓住时机和张某长谈了一次,承诺张某,只要她坚强自立、好好改造就一定把她父母找来。张某的眼睛里渐渐生了希望……谈话一结束,李晓就提起笔,往张某四川古蔺老家去了一封长长的信,将她的改造情况和悔罪表现如实告诉她的父母,并建议他们来看看女儿,帮助她安心改造。可是,信迟迟没有回音。
于是,一个周末的早上,李晓只身前往四川古蔺,历经一天的长途颠簸,她终于在一间破旧瓦房里找到张某的母亲,两个小时的聊天,李晓的坚持感动了张母,张母答应丢下旁人的闲言闲语,待农闲时去看女儿。
临走时,李晓环顾这个穷困的家庭,便摸出两百元钱放在桌上,告诉张母,这是她来监狱看女儿的路费。两个星期后,这个因为放不下面子始终不愿来接见女儿的母亲终于来监狱看张某。可接见当天李晓却错过了母女相见的一幕,因为从古蔺山里返程时出了事故,李晓的左脚粉碎性骨折……
与身边的人物事情保持“等距离”——处事公正,一视同仁。“在工作上我决不偏袒任何一人,一视同仁,是我的基本原则。”正因为李晓严守公平公正,以严著称的她却获得同事的肯定。
越是对别人要求严格的人,对自己就越是狠。“喊苦喊累,你们就看我是怎么做的”,是李晓常对民警说的话。全监狱的民警都知道,在四监区想要找李晓,得循着服刑人员的“味儿”去找。服刑人员在厂房,她就在劳动现场转;服刑人员在监舍,她就在监内守着;服刑人员熄灯睡觉了,她就在值班室检查民警做的台账。
引进新的劳动项目时,她是全监区学得最勤的人,玩具亲自缝,键盘带头学,纸袋带头折,对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生产流程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民警工作出差错时,她又成为了冲在最前面解决问题的人。
与脱离群众的不良习性保持“远距离”——温情育人,严格律己。李晓刚任四监区监区长时,新民警小江因为性格内向,久久不能适应管教工作。李晓耐心指导小江,帮助她正确认识监狱民警的职责。在李晓的教导下,小江一天天变得自信从容,渐渐在服刑人员中树立了威信,工作一步步走上正轨。
同时,在民警的眼里,她更有细心、体贴的一面。在平凡的岗位上,李晓用真情醇化了警囚角色间的对立冷漠,用与爱人的呢喃交换了披星戴月,用对父母的孝亲交换了克难攻坚,用与子女的促膝交换了挽救危顽,用对自己的敷衍收获了一个个春天般的希望。她始终相信:心中有爱春色早。只要监狱警察始终怀揣无私的爱,服刑人员就能诀别人生的寒冬,真正获得新生。
“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像李晓这样勤廉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精神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民警们的榜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