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事迹>>类别>>立法为民好榜样

立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安徽 黄显鸿

2019年04月04日14: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推敲着理性的立法;在长途跋涉的调研中,他探寻着人性的立法。他就是黄显鸿,在28年地方立法工作中,起草、审查省地方性法规39部、省政府规章28部,他以精雕细琢的匠心,固守那份对立法工作的执着,诠释着那份不变的立法为民情怀。

法,立在不停的脚步上

“立法想出精品,关起门来闷头苦干绝对不行。深入实际才是科学途径。”这是从事立法工作二十八年的黄显鸿得出的切身体会。

升金湖是亚洲重要湿地,是珍稀候鸟的越冬地和栖息地,素有“中国鹤湖”之称。近年来,渔民大密度围网养殖,湿地功能不断退化,立法保护湿地迫在眉睫。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决定出台全省性的湿地保护条例,这个任务又落在了黄显鸿的肩上。

2013年12月的一天,黄显鸿与专家组一行,赶赴升金湖实地考察。江南仲冬的清晨,细碎的冬雨时下时停,路面湿滑。在行驶到保护区附近的村庄,车子不小心溜进了沟里,黄显鸿的头被撞破了,管委会的同志闻讯赶来,询问是否需要去医院处理伤口。但黄显鸿等人只是稍稍平复了受惊吓的心情,就留下司机处理事故,与其他人员前往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顺利施行,经当地政府依法整治,拆除围网一千二百亩,退耕还湿千余亩,种植水生物六千亩,升金湖“渔鹤之争”的问题在法规的推动下得到解决。如今的升金湖,湿地功能修复了,鸟回来了,“中国鹤湖”名不虚传了。

这些年,在农村,在社区,无处没有黄显鸿奔忙的身影。对每一件立法,他都和同事们一次次下社区、下乡镇,座谈会开了一场又一场,访谈上百人,笔记几大本。面对一部部法规规章的实施,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法是立在不停的脚步上的。

法,立在百姓的心坎上

面对怎样立法的命题,黄显鸿展现了一名立法工匠的“执拗”。他认为,立法要从民意中汲取动力,让法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为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现面向全省公开征集省政府立法项目建议……”每年岁末,这样一份“邀请函”总是不期而至。鲜为人知的是,这项举措的首倡者正是黄显鸿。在黄显鸿的建议下,2005年下半年,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征集年度立法项目。这项创意已经坚持十三年,成为安徽立法的制度化举措。

这些年,黄显鸿不断创新公众参与立法途径,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立法中来。与省里主要媒体合作,广泛征求工资支付立法意见;邀请民主党派监督,召开道路交通安全立法听证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全民健身立法意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燃油助力车禁行、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一批惠民安民的法规制度出台,在江淮大地上开花结果。

法,立在自己的追求中

“立法工作无小事,看似具体繁琐,影响却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黄显鸿说道。他总是脚踏实地当好立法工匠,精雕细琢,力求把每一部法规规章打造成符合党的主张和广大人民利益的精品。他办理的融资担保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办法,国家相关部委都选择到安徽调研,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产量高,品质优”的立法者。

黄显鸿深知,要做好神圣的立法工作,必须提升能力。他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先后参加法制史、经济法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开展立法研究,发表文章三十多篇;开设微信公众号《地方立法札记》,与同行分享立法心得体会;编撰、出版法规规章释义十多部,担起普法和宣传的责任;帮助设区的市开展立法工作,受聘担任立法顾问,参与三十多部立法项目的咨询论证。

年过五十,但他始终牢记立法为民宗旨,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勤恳奔跑。工作岗位不断在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立法工作的赤诚之爱和追梦之心。   

(责编: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