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靠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法治进行时)

本报记者  徐  隽
2019年04月11日05: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执结一批涉民生案件,图为该院执行法官向20位农民工发放被企业拖欠的工资。
  阮传宝摄(人民视觉)

  鼠标轻轻一点,前后不到5分钟,法官便掌握了被执行人蔡某的财产状况。4月1日,在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庭副庭长洪彦伟演示了用信息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的操作流程。洪彦伟说,不断优化查控系统,不仅可以将被执行人财产“一网打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让真金白银尽快落入胜诉当事人口袋。

  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宣布:“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如何趁热打铁、快马加鞭,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进发?近日,记者就如何建立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进行了采访。

  三年攻坚仗积累了经验、提振了信心、打牢了基础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打破常规,专门用一个部分报告2016年以来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情况。”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介绍。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与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通过三年的攻坚仗,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执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群众关心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理解支持执行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最高法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看来,着力解决查人找物难题、遏制规避执行行为、严厉打击拒执行为、解决财产变现难题,使法院执行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

  ——三年来,最高法建成网络查控系统,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证券、不动产、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囊括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

  ——为完善联合惩戒体系,最高法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366万人迫于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全国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3万人,拘留失信被执行人50.6万人次,限制出境3.4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416.3%、135.4%和54.6%;

  ——最高法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05亿元,有效去除拍卖环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

  “三年攻坚仗所取得的成就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积累了经验、提振了信心、打牢了基础。”肖建国这样评价。

  法院五五改革纲要对健全长效制度体系作出部署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关键在于信息化发展提供的科技支撑。”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总结了三年攻坚仗取得既定目标的宝贵经验。

  “这些宝贵经验将指导我们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刘贵祥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这是法院执行工作的努力方向,必须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基本解决执行难’虽然实现预期目标,但在有些方面、有些地区,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甚至还较为突出。”肖建国说,一些执行法官的政治素质、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新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执行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法院办案压力巨大,有的执行法官常年超负荷工作,履职保障有待加强。

  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介绍,不久前公布的《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对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制度体系作出部署,要求推动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源头治理机制,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加强执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强制执行力度。

  “针对一些诉讼当事人转移财产等行为,五五改革纲要提出,加大诉讼保全适用力度,完善保全和执行协调配合机制,鼓励财产保全保险担保,完善保全申请与执行网络查控有序衔接工作机制,这将有利于以保全促调解、促和解、促执行。”胡仕浩介绍。

  “最高法五五改革纲要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及相关配套机制,着力解决针对个人的执行不能案件。这对解决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这类案件将发挥重要作用。”肖建国说。

  各地法院保持执行力度不减、效果不减、水平不减

  “基本解决执行难”如期实现,意味着法院执行工作站在新的起点。如何从“攻坚仗”转为“持久仗”,如何保持执行力度不减、效果不减、水平不减?今年全国两会一结束,各地法院就转入了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行动中。

  近日,福建石狮法院执行警务团队队长李晓欣带领干警24小时内连续抓获多个案件的失信被执行人。“把执行实施警务工作交由司法警察负责,他们专职负责强制传唤和其他执行行动的警务保障工作”,李晓欣说,石狮法院改变“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方式,探索建立“分权、分流、分段、分工”和“定员、定时、定岗”流水线执行流程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消除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大大提升了执行质效。

  “技术是工具,手段是方式,只有真正落实了才能出成效。”石狮法院院长林明容说,要切实解决执行难,就得进一步落实执行强制手段。为此,石狮法院改变以往强制执行措施由申请人申请启动模式,依法突出执行强制性,穷尽各种执行强制措施,将查询社保信息、住房公积金、保险产品、保管箱纳入标准查控范围,努力实现财产查控和强制措施无死角、全覆盖。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研发了财产保全管理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庭室的保全材料全部网上集中,实现保全材料电子化审批、无纸化移转,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执行法官主导、信息技术人员参与的信息化研发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提高执行规范化程度。”朝阳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晓东说。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持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下一步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推进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完善破产制度,大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丰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说。

  “人民法院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的跨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贵祥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1日 19 版)
(责编:马昌、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