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好榜样候选人:山西 高学科

高学科,男,汉族,现年58岁,为临汾市翼城县南梁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他于1989年开始在翼城县原辛安法律服务所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991年经过山西省司法厅统一考试,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1995年因工作需要从辛安乡调到县司法局经济法律服务所工作,在2001年全县基层法律服务所整顿撤并后,担任翼城县南梁法律服务所主任至今。
非科班出身的他,在刚开始接触法律服务时总感觉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不得不现学现卖,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他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法律专业知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丰富自身法律服务经验。为了更好地贴近实际、服务基层,他经常下村入户,深入到群众中间,活跃在田间地头,定期、不定期地向群众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为百姓解答法律咨询,他还经常与百姓拉家常,交朋友,一边仔细了解民情,一边耐心化解纠纷,带着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难题,从而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充分信任。近三年来他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3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20件,为困难群众开展法律援助15件,为担任法律顾问的相关企业、村集体解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建议20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近几年由于县域经济增速下滑,我县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外出打工人员的利益受损案件也随之日益增多,高学科同志在经历了一次为农民工维权的案件后,他深深体会到外出务工人员在他乡遇到法律纠纷时的那份无奈和无助,从此,但凡有务工人员找他寻求法律帮助,他都不分春夏秋冬,不论节日假日,为农民工化解纠纷,帮农民工代理诉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2010年老父亲突然病重住院,按常理为人子女者当时应当在老人病榻前扶持尽孝,但他却在千里之外的江苏连云港忙着准备一个工伤赔偿案件的开庭而无法抽身,只得托付其他亲朋好友对老人进行照顾,等他开完庭回到翼城老父亲已病逝了,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成为他终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每当回忆起或者同他人提及此事,性格刚强的他都泪流满面,但他说自己不后悔,因为自己用本身的法律特长维护了一名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老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也会深深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2015年我县里砦镇有一位年轻人在江苏省某公司打工时因煤气中毒导致深度昏迷,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年有余也不见病情好转,医生告知家属治疗已没有实际意义,但双方就后期治疗护理等赔偿事宜经多次协商却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后来患者家属经人介绍找到高学科同志寻求帮助,他历经十三个日日夜夜,经过与公司多次交涉协调,终于使公司答应赔偿患者110万元并将患者用专车送回翼城老家,从而使一起僵持达一年多没能解决的赔偿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2001年担任南梁法律服务所主任以来,他定期组织本所人员集中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提升他们的法律运用水平;他积极传授法律服务方法,增强单位人员的工作能力;他认真讲解行业管理规定,增强全所人员的纪律意识。为了真正提升本所规范化管理程度,他主动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征求相关各方意见建议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修订完善了所务管理制度,从而使本所的业务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使本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得到了切实强化。
“每当我看到一对对夫妻因家庭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经我苦口婆心地调解重归于好;每当我看到一个个乡邻因杂七杂八之事大动干戈,经我耐心细致地工作握手言和;每当我看到一个个贫弱者因赡养、因工伤、因家庭困境等向我求助,经我倾力相帮问题得以解决;每当我看到所里的新人在我的真诚帮助指导下,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每当我看到单位的工作在我的带领下有效推进,得到上级领导及相关当事人的充分认可,我认为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高学科如是说。
一段朴实无华的话语,多年无怨无悔的奉献,一片真挚的为民情怀,这就是高学科同志,一个兢兢业业、扎根基层,为民办事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他在三十多年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把寻常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理,把寻他帮助的当事人当亲人来看待,从而赢得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也充实了自己的宝贵人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