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事迹>>类别>>仲裁为民好榜样

仲裁为民好榜样候选人:陕西 刘长荣

2019年05月18日14:2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刘长荣,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86年6月22日,2007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本科学历。2009年进入汉中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至今,2010年担任汉中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仲裁发展部部长,2011年荣获“优秀办案秘书称号”,2017年担任汉中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仲裁事务部部长,2018年担任汉中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仲裁事务部部长至今。

“从事仲裁工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召唤。在我看来,仲裁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岗位,一个饭碗,而是一份事业,是一种信仰。”刘长荣说,对仲裁的热爱,让他坚持走到今天,他还将一直走下去。2009年,怀着对法治的崇尚,刘长荣入职汉中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至今。

在仲裁办工作以来,刘长荣从办案秘书做起,先后担任了仲裁办仲裁发展部部长、仲裁事务部部长、仲裁办副主任。一路走来,不管职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不忘初心,耐心对待当事人,认真服务仲裁员。不管是前来咨询的群众,还是办案的仲裁员,他都以最大的热情和最专业的姿态进行着服务。接触仲裁工作10年来,刘长荣总结出,对待当事人要细致耐心,不厌其烦;协助仲裁庭办案要法、理、情巧妙融合,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庭审过程中要懂得安抚双方情绪,善于攻心,对症下药……看似简单的原则,要想遵循却非一日之功。多年来的实战、摸索和总结,才让刘长荣开展仲裁工作得心应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用在刘长荣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学习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品质,已融入他的生活、生命。为了学好专业知识,应对新岗位的挑战,近10年来,刘长荣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学习计划,跑书店自学、从师培训、练习法律文书写作等成了他提升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的新常态。他主动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参加各类法律培训班学习,虚心向老同志和同仁请教与咨询。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关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的案例介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系统自学,他的法律水平有了较大飞跃与提升。

仲裁事业是一项维护公平正义的艰巨工作,对于办案秘书来说,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保持中立,公平公正,不能带有任何感情因素协助仲裁庭审理案子,一切靠当事人双方提供的证据说话。“需要调解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私心,但是调解仲裁工作要求我心中不能藏私。”刘长荣表示,一份裁决书,牵扯着方方面面的劳动关系,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是仲裁的最终目的,而证据和法律依据则是维持公正中立的支撑。

群众工作无小事。为了优化办案流程,方便群众,刘长荣还帮助当事人制作好仲裁申请书、委托书和证据目录等格式样本,指导当事人填写;制作便民服务卡,让当事人咨询问题不再东奔西跑;制作好仲裁须知、流程图和风险告知书,方便当事人依法维权。他平等公正对待当事人,以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己任。在仲裁活动,他耐心地引导双方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向他们讲解法律规则,化解双方当事人的情绪焦虑,避免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他的努力不仅使庭审程序进行得更顺利,而且常常一场庭审下来,当事人双方就已经握手言和了。他把办理每一宗案件都变成宣传推广法律制度和仲裁制度的过程,他的公正、诚恳和耐心,使各方当事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仲裁结果。

入行10年来,刘长荣遇到过各色各样的人,碰到过形形色色的事,压力下办案他已经习以为常。目前汉中仲裁委还在发展起步阶段,人少事多,工作量大,他只能采取“5+2”“白加黑”的方法,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在亲朋好友看来,刘长荣为工作太拼命,他却觉得“值”。他说,只要能让当事人满意,辛苦些没关系。

有人问他,一年到头都和“纠纷”打交道,自身情绪会不会受到影响?他笑着说,有时遇到申请人不理解自己的工作,甚至恶语相向时,的确有些难受,但他会通过运动等方式来减压,他的原则是不将工作上的烦心事带回家。

“对于工作来说,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太难,但只要能做到大多数人都满意,我就知足了。”事实上,10年来,刘长荣办理的仲裁案件中没有一起案件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相反,他办理的很多案件都受到了业界同行和当事人的赞誉。

“我愿做一名仲裁天平的守护者!”在刘长荣心中,公平和法治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一切仲裁的原点,是铁案的保证。他的背后,是汉中仲裁的会徽,圆形的会徽里有一座天平,如果说天平象征着法治,那么天平的两端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刘长荣说那是他内心的归属。

(责编:孟瑶婷(实习生)、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