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事迹>>类别>>调解为民好榜样

调解为民好榜样候选人:北京 刘跃新

2019年05月20日13: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这是一个电视调解现场。就在双方剑拔弩张,场面即将失控时,作为嘉宾的刘跃新走到双方中间,几句话平息了事态:“相信大家是来解决问题的。要解决问题得先弄清事实。我们才能依法调解不是?”眼见得一场冲突化解于无形,在场群众无不点头称赞。

刘跃新是去年6月被司法部评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的。他这个全国专家绝非浪得虚名:不仅在北京电视台的嘉宾席有他的一席之地,就是在外省市,甚至在中央电视台,他也经常和那些知名的法律专家、大学教授并肩而坐,或化解矛盾,或点评讲解。据统计,仅在全国各地、各级广电系统法制栏目中,他就作为嘉宾参与过600多场。

600多场节目的成功,来自于他对人民调解的热爱,也源于他三十多年调解实践的积累。

他是从1988年担任街道司法助理员时接触到人民调解的。很快他发现,那些发生在街坊邻居中,常常被专业法律人士视为鸡毛蒜皮,不大待见的邻里或家庭纠纷,却能对家庭,甚至社会的安定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就摆上了他的重要工作日程,始终把这个不挣钱但却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的人民调解,作为主业。

他甚至把调解弄到了法庭上。

他兼任了13年的人民陪审员。有一起刑事自诉案件,在诉讼调解阶段,原告方已经接受刑事和解意见,条件是对方给予足够的赔偿。但不管法庭如何做工作,被告就是不接受。就在主审法官准备休庭后下判,当庭陪审的刘跃新说了句:“给我十分钟,我和他聊聊。”

就几句话的功夫,被告居然180度转弯,完全接受了法庭的刑事和解意见和原告的赔偿要求。面对惊讶,刘跃新只是说,“我就给他算了一下判决以后的经济帐”。

刘跃新当司法助理员的时候,就爱琢磨:这个、那个的纠纷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会是问题的主要症结?什么是解开特定症结的钥匙。“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锁都不一样,何况人呢?”他说。

所以,他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回家都会整理出一套材料;主持调解,他都要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他也特别注意和社区群众面对面的法律咨询。他认为,居民来咨询法律,一定是有了这方面的麻烦。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既可以防患于未然,更可以增加自己在民事纠纷领域的见识,何乐而不为。

所以,那次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几句话就化解冲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多年的积累造就了刘跃新对双方心态的把握。他说那几句话,既是为现场降温,也是给个台阶:都是来解决问题的,那得把问题说清楚啊!这一下就把现场气氛引入正规。

30多年的直面基层民众的各类纠纷,不但让刘跃新掌握民情民意,了解各类人士、各种纠纷的发生特点和问题症结,也让他提高了心理学、法学方面的造诣,使得他在处理一些疑难纠纷上游刃有余。

那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一起非法侵犯他人住宅的刑事自诉案件。儿子早已独立生活,老父再婚,恰好原有的公租房房改,老父就把房本办到了再婚妻子的名下。儿子不干了,撬门扭锁占了一间房,理由是当初的公租房他也住过,有他一份。父子俩就闹上了:先是当地调解,不成。接着诉前调解,也不成。甚至在诉讼阶段就闹了5个月,而最后开庭也一直闹到中午,眼看不得不判了,刘跃新利用下判前休庭的几分钟找到被告:“你说没有你,你爸拿不到这个公租房,有什么依据?只要你有依据,我会向主审法官提出建议。”儿子说:“让我想想。”想的结果是,当天下午就搬出去了。

(责编:叶子悦(实习生)、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