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事迹>>类别>>调解为民好榜样

调解为民好榜样候选人:上海 沈东

2019年05月22日13: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有人说人民调解难登大雅,你却说术分高下业有专攻。

有人说人民调解难揽良将,你却敢以重金诚聘英才。

五年一日,岁月留痕,人民调解已焕发别样光芒。

专业定纷止争,行动证明价值,成果迎来口碑。

如今,柳暗花明,前路一片繁华。

2015年的“毕业季”,浦东新区一则“年薪十万招聘‘老娘舅’”的广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则广告背后的策划者正是沈东。

“人民调解不是‘和稀泥’,人民调解员也不是‘老娘舅’‘和事佬’,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14年,沈东主持的《专业人民调解平台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课题得到了浦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浦东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后更名为浦东新区人民调解中心)。

“当年的广告宣传意义大于实际,那时在大家的观念中‘老娘舅’就是居委会阿姨,最后只招到4名大学毕业生”,沈东回忆,“但至少留给人们一个印象,人民调解员也是一个职业,而且是一个可能会很有前途的职业。”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的五年间,在沈东的努力下,浦东新区人民调解中心的队伍力量不断增强,五年来共招聘本科以上学历59人,其中有3名研究生和4名海归,中心还与上海政法学院签订了共建协议,成为上政法律学院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并优先招聘其毕业生。

如今,浦东调解中心的岗位已然成了“香饽饽”,在几次招聘活动中出现了多人竞岗、一职难求的情况。目前,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人数达到84名,平均年龄34岁,8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大部分拥有法律、金融、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今年打算再招20人”,沈东信心满满。

能招到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浦东新区人民调解中心凭借的难道仅仅就是“高薪”吗?

“当然不是”,沈东笑答,“我们要做的是打造新时代有专业精神的新型人民调解制度,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让人民调解真正成为百姓欢迎的‘矛盾纠纷替代性解决方案’。只有这样,人民调解员这个职业,才能成为高技术含量的‘金饭碗’。”

“招聘专业人才,改变传统调解队伍以退休人士为主的人员结构只是第一步”,沈东介绍,“要把人才留住,并且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就要靠优化转型升级和科学制度设置”。

“我们引入了最先进的培训制度。” 为了让“学历高、经验少”的年轻调解员尽快“上手”,沈东这些年对培训下了一番苦工,集中培训、分级分类培训、周五课堂和案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调解时候怎么称呼双方,座位怎么坐……都有讲究,细节可能决定成败。”科学设计的岗前培训、严格的专业划分和“以老带新”的“导师带教”让年轻调解员迅速成长直至独当一面。

“还不到30岁的小孙虽然没有结婚,却已经成了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的专家,有时候律师弄不懂的还要请教他。”现在,调解中心的培训模式早已名声在外,不少外省市人民调解机构也慕名前来委托他们培训自己的调解员。

“除了培训,科学的管理和考核也必不可少。”沈东带领调解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的业绩考核激励和定级晋级制度,为调解员制定职业规划,实行职业化管理。“有奔头才会有干劲。我们的调解员每年人均成功调解纠纷数达300多件,远超全国、全市的平均值。”

“让制度管人,按流程做事。”在沈东的坚持下,调解中心建立起一套示范性程序模式和规范化文书样本,对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从受理、分案,到调解、专家咨询、鉴定、协议或终止,再到回访、归档各个环节,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实现了全程电子化记录和存档。

“遇到疑难纠纷,根据流程会立即启动专家咨询程序”。浦东调解中心几年来已经沉淀了由2000余名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智库”,为疑难调解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细分才能体现专业”。目前,浦东新区人民调解中心除了可以受理医患、消费、婚姻家庭、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民间纠纷调解以外,已经向金融、证券基金期货、保险、房地产、工程承包、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商事领域的纠纷调解扩展业务范围。因程序规范、文书质量高、公信力强,调解中心出具的人民调解协议已成为交通事故保险理赔、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直接依据。

2015年成立以来,浦东新区人民调解中心受理各类专业性、行业性纠纷60213件,调解成功率96%,协议金额达33.56亿元,调解协议的履行率接近100%。

“人民调解专业化发展之路还有很长,我们还在不断尝试,律师参与调解、市场化调解等等”,沈东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编:叶子悦(实习生)、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