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群众贴心人李庆军:一辈子最看重的“官”是法官

王佩
2019年09月02日08:3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视频来源: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教处

忆起法官李庆军,79岁的济源老汉翟明堂眼含热泪,他忘不了一年前那个悲痛的日子。2018年9月30日,天刚蒙蒙亮,济源市邵原镇文化广场上自发集聚了数百人,翟明堂和父老乡亲,齐刷刷面向东方三鞠躬。他们无法前往郑州参加追悼会,用朴素的方式,哀悼从山村走出的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工作照

一名普通的法官,缘何让群众念念不忘?

李庆军,生前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年仅54岁的李庆军换肾手术失败离世。翻看他的过往,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荣誉,没有办过万众瞩目的大案要案,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在河南法官群体中,李庆军只是普通一员。

但他又是最不平凡的一个。拖着病躯奋战在审判一线长达11年,在确诊尿毒症到离世的4年间,一天审查案件最多达几十件,每周至少接待10个案件的当事人。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依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一名群众给李庆军送来锦旗

人民的法官 办案不偏不倚有温度

李庆军去世半个月,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坐了4个小时大巴车来到李家,颤抖着双手抚摸遗像,失声痛哭。

老太太名叫周光华,2004年,她因土地和房屋使用权与一家企业打官司,每到执行阶段,对方都提出新的异议阻挠案件执行,纠缠几年解决不了。案件到了李庆军这,周光华担心之前她胜诉的结果会被推翻:“对方有钱有关系,我连个律师都没有。”李庆军在听证会上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不管对方是谁,都得按法按理来办!”

不久,周光华收到了维持原判的裁定书,案件顺利执行。

许多年过去,她对此念念不忘,逢人便说:“我遇到了一位好法官!”

身为法官,李庆军最看重公正。

“老李常说,法院是说理的地儿,大家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良心,不能给党抹黑,不能给法院抹黑!”法官于保林对他的话记忆犹新。

公正之外,李庆军还在意情理。于保林回忆,民商事案件,李庆军会区别对待。商事案件,在案件事实认定及是非判断上,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他认为,法官审案必须查清事实,明辨是非。不能让不诚信的公司大行其道;而民事案件,他则更注重化解双方内心的矛盾,不能简单粗暴一判了之,哪怕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原李庆军的法官助理王卫霞至今记得,李庆军曾办过一件农民工讨薪案,争议的焦点只有3500元,因证据不足,农民工一二审均败诉。有合议庭成员建议驳回,李庆军不同意,“钱虽然不多,从现有证据看,也没发现原判决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从心理上轻视这类案件,更不能一驳了之,要查明真相,让当事人打心眼里接受我们的处理结果。”后来,在李庆军的努力下,虽然维持了原判,但农民工心服口服,再没申诉过。

“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包来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李庆军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指引着年轻法官在定纷止争、服判息诉的道路上担起重任。

李庆军生前被改造成”病房“的卧室

生活的斗士 抗争病魔坚守岗位

熟悉李庆军的人都知道他有个毛病:不爱喝水。大热的天,别人一杯续一杯地喝,他一上午只抿一小口。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自2007年开始,李庆军就感到身体不适,2014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要严格控水。断案子说到舌头发僵,实在太渴,他就漱口,再吐掉。

怕耽误工作,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李庆军选择了可以在家做的腹膜透析。卧室改造成“病房”:“床头柜”一边是冰箱,保存针剂;一边是台式培养箱,加热透析液。2公斤液体每天要在体内置换4次,一次需要半个小时,不顺利时则要更久。紧张的时间、严重的透析反应,常常让李庆军空着肚子就匆匆赶去上班……

李庆军去世后,妻子马凤实去办公室收拾遗物。拉开抽屉,眼前的一幕让她再也难忍泪水:一个抽屉里满当当的全是药,另一个抽屉里,则是已经过期变质的饼干点心,这些,全都是李庆军来不及吃的早餐。

最胖时体重近170斤的李庆军,在病魔的折磨下,日渐消瘦,最后只剩不到100斤。同事们都知道他身体不太好,但没人知道他病得这么重。书记员豆中银说,他和李庆军在一个办公室,平时看到李庆军不是在接电话,就是在看卷宗,要不就是去开庭。“大家看他脸上有些浮肿,他总笑笑说是因为风湿。一说起案子,他眼睛里就有光,比年轻人还精神。”

即便躺在病床上,李庆军放不下的还是工作。王卫霞清楚记得,2015年,李庆军住院期间,她每隔两三天就会抱上厚厚的一摞卷宗跑去医院,交给李庆军把关审签。“我每次都拿二三十本,两天后再抱一摞新的去,把签好的文书拿回来。他总是看得特别认真,会做很多批注。”

2016年,法官员额制改革拉开序幕。那时李庆军已经透析2年,还遭遇脑梗,身体状况极度糟糕。可不入额,就不能再独立审案。李庆军曾对同事卜发忠说,“如果不能审案子了,那就太憋屈了。”“高龄”法官李庆军,最终以民事专业考试全院第四名的成绩过关。马凤实始终忘不了那天的情形,“庆军说要请我吃饭,我从来没见他这么高兴过。”

在与病魔抗争的几年间,李庆军的办案量在全庭名列前茅。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依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李庆军在法庭上

不变的初心 用生命践行使命

2018年9月1日,李庆军接到了找到肾源的电话,他把埋在身上的腹膜透析管用胶带仔细包好,高兴地洗了个澡,“我要干干净净地去做手术。”临上手术台前,他给同事打了13个电话,事无巨细交接工作;和妻子畅想术后可以大口喝水的生活。他们都乐观而坚韧,却忽略了病魔的残忍。

“他是被熬干的。”李庆军的主治医生说,手术原本很成功,但李庆军的身体却无法再支撑下去。术后不久,李庆军抢救无效离世,再没有能够重返他挚爱的工作岗位。

李庆军走后,许多人在寻找一个答案:是什么让他如此坚韧?

李庆军是个穷苦山里娃。小时候,牛棚就是书屋,但李庆军学习异常刻苦,曾在牛棚门口贴了一幅对联:身铺烂毯暂住牛棚,心系远方志在高山。高中的一次班会上,李庆军对同学们说:“贫穷不是我们山区孩子的过错,但改变贫穷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别无出路,只有埋头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贫穷。”

共同生活28年,马凤实最了解丈夫。李庆军常说,“我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出大山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我不是隐瞒自己的病情,是不想因病受到照顾,我除了办案没有其他本事,我就是想好好办案,一个法官不办案,还有什么价值?”

可是他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法官的本职工作。每次回乡,找李庆军咨询法律问题的乡亲们总是坐满院子,团圆饭凉了热,热了又凉。郑州的家也成了“老家接待办”,甚至怕木地板让老乡们拘谨,李庆军装修时特意铺上地板砖。乡亲们忘不了李庆军,虽然都说“庆军这人不办事儿,别指望靠他走后门”,但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都是想到他,这个不管号码是否陌生一定会接听的法官,必然会给他们耐心讲法,解开疑惑。

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让李庆军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无怨无悔,让他用有限的生命,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25年兢兢业业,李庆军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向领导要待遇。”河南省高院院长胡道才说,李庆军是河南法院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迪全省法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李庆军不是圣人、超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普普通通,能学、可学。每位同志都把岗位职责履行好,每位法官都把手头的案子办到老百姓认可,就是真的学好了李庆军。”

李庆军走了,但他的法官“生命”还在延续。在郑州市烈士陵园,李然为父亲带来了他生前一直期待的消息,那是一张重庆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李然说:“我爸是个平凡的人,他这辈子就想做一个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良心的好法官,他做到了。我会沿着他的路继续走下去……” 

(责编:申亚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