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村一辅警化解包头农牧区治理难题

2019年09月11日08:30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村一辅警化解包头农牧区治理难题

◆ 任命驻村辅警为村主任助理

◆ 切实解决驻村辅警后顾之忧

◆ 缓解农牧区派出所警力不足

◆ 创建新型乡村警务互助模式

“以前,村民走失一只羊只能自认倒霉,如今却大不一样。没到想,警察竟然追到外村帮我找回来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石人湾村村民高升感叹道。

记者近日从包头市公安局获悉,今年7月以来,包头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以“一村一辅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警务战略,不断健全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农村牧区警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维护农牧区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警力再前置补齐短板

截至2018年年底,包头市有47.5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农牧区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居民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状况相对复杂。如何守好治安“第一道防线”,成为包头公安亟待解决的课题。

谋远先需强基,拔本才能塞源。包头公安的决策者在对体制机制进行优化改革中找到了答案。

2018年年初,一场大刀阔斧的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在包头推开:全市原有的109个派出所撤并整合为72个,精简率34%;390名民(辅)警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将撤销的责任区刑警中队警力充实到派出所。按照优化配置、科学整合、相邻合并的原则,撤销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治安相对稳定的农牧区派出所,以警务工作站和流动派出所模式作为补充。经过一系列改革,农牧区派出所基本警力达到10人左右,警力不足问题有效缓解。

纠纷调解、安全检查、治安防范宣传……大量基础性、事务性、服务性工作都由派出所民警包揽,使得警力不足矛盾仍旧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警力下沉这条路上,包头公安还得再迈进一步。

今年7月11日,包头市公安局制定印发《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让警力再前置,将资源再优化,全力补齐农牧区基层基础警务工作短板。

按照实施意见,各地区要结合辖区农牧区警务工作实际适时调整警务机制,优化警务运行模式,持续推进警力下沉,充实农村牧区派出所警力,最终实现派出所警力占各单位警力的50%、社区(驻村)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40%这一目标。

因地制宜扎根农牧区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

按照包头市公安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力度空前的“一村一辅警”工作迅速拉开序幕。包头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优化结构、整合资源,让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更大效能,使“一村一辅警”工作呈现出鲜明的体制革新特点。

工作推进中,各旗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配套出台政策措施,分解细化工作任务,迅速构建起由旗县区委政法委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为全面落实“一村一辅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驻村辅警办公地点、配套设施、工作机制逐一落地的同时,各地探索出做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新路子。昆都仑区公安分局结合当地农村地区现状,与组织部、民政局共同发布文件,创造性地任命“一村一辅警”驻村辅警为所在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里事务,提升农村依法自治能力。

“驻村辅警以下派的形式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协助嘎查(村)班子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以创建平安嘎查(村)为目标,推进基层治理。”昆都仑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一村一辅警”或“一村多辅警”的原则,昆都仑区公安分局共派驻37名辅警进驻24个行政村。目前,各驻村辅警已经进入班子开展工作,有效强化了驻村辅警的政治责任感,让驻村辅警真正“驻”在了村里。

驻村辅警不仅要“驻”在农村牧区,还要“住”进农牧民心里。为了让驻村辅警全心全意服务乡村治理,各地公安机关积极解决辅警工资待遇、交通出行等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九原区公安分局对驻村辅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服务群众等进行月考、季评,每年评选一次“十佳驻村辅警”,年度考评优秀且工作突出的辅警,可直接转为区聘合同制待遇,提高驻村辅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驻村辅警专职化。昆都仑区公安分局则向相关部门提出提高驻村辅警待遇的申请,激励驻村辅警干事创业。九原区公安分局为驻村辅警配备了警用标志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切实解决辅警工作中的出行难题。

“从辖区管理的参与者、配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协调者,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在群众眼皮底下工作增加了透明度,减少了距离感。”九原区梁家营子村驻村辅警赵洪亮说,如今,村民有事不打110了,直接到设在村里的驻村辅警工作站就能解决。

随着“一村一辅警”工作的全面推开,驻村辅警队伍走上队伍规范化、管理正规化、职责明晰化之路,不仅成为农村牧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有力助推包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改革创新的步伐。

构建打防管控服新格局

发生在固阳县金山镇协和义村的一起案件,让村支书刘在在和村民们看到“一村一辅警”模式的打击服务效果。

8月10日,协和义村驻村辅警尹珉在村里走访时得知,村南的一座山上出现几名可疑人员。“他们拿着类似地质探测仪的工具一到天黑就在山上探测,十分可疑。”听到村民们的反映,尹珉赶忙向派出所领导汇报。经过初步判断,这伙人员可能是盗墓者。8月13日凌晨1时许,在治安积极分子的配合下,警方将4名嫌疑人当场抓获,所幸墓室尚未被打通。“成功抓获这些盗墓者,驻村辅警功不可没。”刘在在说。

这只是“一村一辅警”工作构建打、防、管、控、服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由于打牌赌钱引发的治安案件在农村牧区时有发生。随着“一村一辅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这种现象大为改观。

“辅警来到村里后村民打牌赌博的少了,有他们在村里更安全了。”谈起驻村辅警,协和义村不少村民竖起大拇指。

推动警力前置的同时,创建新型乡村警务模式成为“一村一辅警”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要求,相邻两个村落的驻村民警、驻村辅警组成探组,联动开展打、防、管、控、服等基础工作,形成一方有事、八方支援,相互协同、守望相助的新型乡村警务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难题,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驻村辅警在管区民警指导下,承担了本村大部分日常性、事务性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农牧区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矛盾。驻村辅警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基层,穿行在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面对面和群众交流,了解当地治安状况,及时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口、重点工作对象进行了解管控,并在派出所管区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纠纷、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消除刑事、治安、民转刑等各类案件隐患。

农村牧区共建共享共治体系水平也在“一村一辅警”工作中有效提升。驻村辅警到村后积极联系群众,在行政村建立了治保会,构建起警民共治的良好格局。

“辅警沉下去,给身边的群众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成为农村牧区平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包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一村一辅警”工作的深入推行,取得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治安形势好转、警民关系密切的良好效果,打通了平安包头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包头公安推进社区警务改革提供了现实参考。目前,包头市公安局已经将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纳入重点改革项目,下一步将有步骤地推进,让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便捷、高效、满意的警务服务,共享公安改革红利。(记者 史万森)

(责编:燕文青(实习生)、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