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多元供给便捷高效融合开放共建共享

广东走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先行路径”

2019年09月23日10:55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多元供给便捷高效融合开放共建共享

广东普宁的许先生近日致电广东法律服务网语音平台,他的房屋因施工不当而漏水,与负责装修的施工方发生纠纷,求助平台协助处理。平台工作人员随即联系施工方确认有调解意愿后,便将此纠纷转交给当地司法局跟进调解。很快,双方在普宁市军埠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

如今,借助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处理法律事务、解决纠纷,正成为广东各地的一道风景线。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曾祥陆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以来,广东省司法厅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管理统筹机制;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拓展创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以联动协同发展为路径,构建融合开放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格局。

通过这三个方面集中发力,广东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全力打造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走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先行路径”,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当前,广东已经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普及化、一体化,正在向精准化迈进,多元供给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共建共享的服务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600多万次,群众满意度超过98%。

随时随地按需获得法律服务

前不久,随子女在惠州生活多年的赵大爷,因年事已高不便回辽宁老家处理其名下的房产,便来到离家不远的惠州市智慧司法便民工作站求助,申请办理委托公证。

让赵大爷没有想到的是,在审核受理委托后,工作站人员随即与身处惠州公证处的公证员通过远程受理系统进行视频对话。公证员视频见证赵大爷签署委托书并核实相关材料后,现场完成了公证书制作,并告知赵大爷“会用邮寄的方式很快送到您手上”。

“这样的公证方式实在太方便了,对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老人真的是一种福利。”走出工作站,赵大爷不禁为这样的公共法律服务方式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多年建设,广东现有遍及全省城乡的2.78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拓展进驻法律咨询、公证办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5+X”服务;省级集约运营的12348热线平台,全年无休为全省群众提供7×24小时、涵盖四种语言的法律服务;集网站、手机App、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为矩阵的网络平台,提供咨询、预约、申办等6类服务功能。目前,这三大平台共同向全省城乡居民提供16大类172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群众只要有需求,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及时获得法律服务。

“机构职能是否明晰健全,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是否得到有效统筹,是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东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有力抓手。”曾祥陆说。

重新组建后的广东司法行政机关在省市县新成立专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部门,从机制上保障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和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坚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集约化建设的改革方向,以中国法律服务网为中枢、广东法律服务网为支撑,一体建设融合网站、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的网络平台,省级集约建设12348热线平台,以统一标准建设省市县镇村五级实体平台,拓展搭建自助服务终端、互联网+智能电视和流动公共法律服务车等渠道,共同打造出“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响应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为了打通各门类各层级分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广东省司法厅组建广东法律服务网运营中心客服团队,对群众在各服务平台提出的事项,以工单形式进行分流转派并督促办理,实行项目化管理;推行全省统一的平台运行标准和服务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归集服务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多维度开展服务需求、发展趋势预测及热点分析,优化服务资源时空分布,推动高频和急用服务事项办理,实行精准化管理。

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多元需求

去年以来,广东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全面拓展创新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丰富基本服务方式、创新专业化服务机制、回应涉外法律服务需求,

成为广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重点领域。

在广东中山务工的谢先生与另外12名同事被公司拖欠了约13万元的工资。他们在中山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裁决支持了他们的诉求,但是公司对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谢先生和同事商量后,向广东法律服务网语音平台寻求帮助。在值班律师的建议下,他们向平台申请了法律援助。工单转到中山市司法局,该局立刻为他们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在法援律师帮助下,谢先生与同事在案件开庭期间与公司达成和解,并如约拿到了工资。

丰富基本服务方式,广东首先想到的是改革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公民认定机制,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拓展至低收入群体,对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也不作限制;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法律援助申请人属于享受特困供养待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十八种情形的,只要作出书面承诺,即无须再提交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证明材料。

此外,广东还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到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制度,全面组建乡镇(街道)律师法律顾问团,深化建设“微法律顾问”集群,使法律顾问的服务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创新;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两名以上职业化的人民调解员,发展社区自治和“说事评理”等调解模式,扶持品牌调解室建设,推广广东“慧调解”微信小程序,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为了创新专业化服务机制,广东省司法厅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完善法律援助机构与人民法院工作衔接机制和律师资源动态调配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省全覆盖,落实律师调解和值班律师制度;扩大和深化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试点,推出巡回办证服务;全面组建省市两级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研发应用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帮助市场主体排查和规避法律风险……

“我们开发了广东‘一带一路’律师服务网,建立228人的广东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和105人的粤港澳三地律师服务专业领域名录,设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涉港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国人法律服务工作室等,首创跨境公证法律服务,设立全国首个海外仲裁庭审中心……”曾祥陆说,这些积极回应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举措,有力提升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水平。

联动协同构建融合开放工作格局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31号,2018年底启用的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广东首个智能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9月5日上午,来办理业务的汪先生,刚刚走进中心一楼大厅,手机就收到了排队叫号的提示短信,他随即按提示赶往二楼业务办理窗口。

原来,在网上办理预约的汪先生进入大厅后,中心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就捕捉到了他的身份信息,通过后台系统校对验证后将排队信息发送到他的手机上。“不仅不用现场取号,也不用核验身份,就可以直接到窗口办理业务,省时省力,真够方便的。”几分钟就办理完业务的汪先生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

运用线上与线下无感对接技术,仅仅是广东公共法律服务众多便民措施中的一个项目。实践中,广东以联动协同发展为路径,构建起融合开放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格局。

曾祥陆说,2018年初,广东省司法厅党委确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出路在信息化”这一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加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同时,搭乘“数字政府”改革快车,将46项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进驻广东政务网并全部实现在线办理,依托广东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等平台,设立法律服务专区,提供15项场景式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广泛延伸。

联动部门服务是广东探索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新格局一大亮点举措: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的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推动12348热线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衔接合作,实现群众需求的精准导流。在全国首创12348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联动并在全省全面推开,引导群众“有危难打110,解纠纷打12348”,仅广州市公安机关日出警量就减少了429人次,群众满意度高达99.5%。

协同社会服务这一举措也可圈可点。据介绍,广东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方式方法,引入人工智能、法律服务超市、法律服务大篷车等,与高校共建公共法律服务研究中心和实习基地,与广东法律服务网媒体中心、媒体人公益普法工作室合作,组织省市县三级普法新媒体集体入驻“南方+”“政务网易号”,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记者 邓新建 章宁旦)

(责编:孟植良、孝金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