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自首”缘何仍获死刑?——回顾孙文斌案的自首情节

郭自力
2020年01月17日14:29 | 来源:人民网-法治频道
小字号

最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孙文斌杀害医生一案做出一审判决,杀人者终将难逃法律的制裁。作为一名多年的法学研究者,我希望对本案的量刑情节进行一些思考和解释。

据报道,孙文斌在案发后第一时间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在案发现场等待,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根据我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的有关规定,犯罪后主动报案、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讯问时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故本案中被告人孙文斌作案后的行为构成自首,而法院的裁判也认可了这一点。但是,最终的量刑即裁判结果对此却并未体现,有一些人亦大惑不解,既然构成自首,孙文斌为何还是被判处死刑?

关于自首,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行为人构成自首属于“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而非“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综合量刑,对于性质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危害程度极大的被告人,法院也可以对其不予从轻处罚。

孙文斌案即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情况。具体来说:

——蓄意预谋杀人,主观恶性极深。孙文斌性格偏执,对杨文医生的诊疗方案不予认同,从而产生怨恨,形成杀人的特定意图,对如何实施杀人行为进行了精心准备,并特地从医院返回其暂住地拿刀并随身携带,对杀人行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仔细的考虑和冷静的选择。

——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意志坚决,人身危险性极大。孙文斌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持刀反复切割被害人颈部,在被害人倒地后且无任何反抗能力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他人劝阻,对倒在血泊中的被害人连续扎刺,必欲致被害人于死地,杀人故意持续、强烈,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严重侵犯了善良风俗,极端挑战人类恻隐心。

——犯罪情节和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犯罪地点在医院的急诊科抢救室,系公共场所。孙文斌当着众多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面公然藐视法律、持刀肆意杀人,手段极端、致被害人颈部大部分离断,造成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极大恐慌,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孙文斌蓄谋进入急诊科抢救室医护人员工作区域,杀戮正在值班的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严重扰乱了急诊科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破坏了医疗卫生服务秩序,致使急诊科抢救室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其他患者的医疗服务的安全保障。

综合全案,孙文斌在公共医疗场所里,因为个人无端的怨恨,全部发泄在无辜的医护人员身上,趁被害人杨文不备,手持尖刀反复切割其颈部,在被害人倒地后仍不顾他人劝阻,继续行凶,毫无任何怜悯之心,其人身危险性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一幕幕真的很难想象。大庭广众之下,孙文斌在面对一个毫无防备的生命时,表现得如此冷漠,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一个尽职尽责的女医生,已经失去了人的立场,实在无以从轻处罚。

因此,法院的判决并没有回避孙文斌具有的自首情节,之所以不对其从轻处罚,是法院依据本案全部事实,综合考量的结果,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编:朱紫阳、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