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报网课三大问题得注意
放寒假,对孩子们来说是极兴奋的事,对一些家长来说也是放松的好机会,带孩子走亲戚、旅游、参加寒假课外班……一切都安排得很完美,可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打乱了。随着疫情发展,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防控,各地大中小学都发出延期开学的通知,校外培训机构也停止了线下授课。
宅在家里,怎么安排“熊孩子”的超长寒假成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对此,很多家长选择报名网络培训。不过,这一市场存在鱼龙混杂情况。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提醒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网络培训机构的良莠,为孩子宅家在线学习选择优质的培训机构和课程,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纷争。
查看资质避免投诉无门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第三条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可见,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培训机构都应该在工商部门登记、经过教育部门审批,未经任何部门审批登记的“无证无照”培训机构,没有相应资质,将会导致发生纠纷时主体不明,造成投诉无门的尴尬。
记者注意到,当前很多网络培训机构均通过公众号推送网络培训课程信息,家长往往看到广告宣传感觉内容挺好、价格也便宜,就进行线上报名支付,结果课没上几天就没了动静,再也联系不上相关机构,或者发现课程没有宣传的好,想退款,但没人搭理。这个时候,才会想起来看看是哪家公司、谁主办的公号,但是一查,电话、联系方式都没有,这时候想投诉、想起诉恐怕全都“没门”了。
法官提醒,家长在交费前一定先关注公号,在进入公众号之前,点击公众号的名称和介绍部分,查看公号简介、微信号、账号主体,点击账号主体可进一步了解机构的名称、认证信息等,然后可以到该机构官网或者“企查查”等网站查看一下这家公司的工商登记、资质等相关信息,确定该培训机构是一个经过合法登记备案的主体。
要关注师资及课程设置
除了查明培训机构的资质,查验老师的资质也很重要。根据《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
“不是说上线了的人员就一定是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法官特别提醒,家长在购买课程前还是要对老师的资质进行细致询问。同时,还要关注一下授课的内容是否与孩子目前所学内容有相关性、衔接性。
一定看清款项支付条款
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课程不适合孩子、孩子不喜欢学、时间冲突等各种问题,此时,家长往往希望机构能退课退款,但在协商交涉过程中,有的机构可能一直拖延,这样的情况让家长们很无奈。
《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外收取其他费用;对于培训对象未完成的培训课程,有关退费事宜严格按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校外培训机构应实事求是地制作招生广告,要认真履行服务承诺,杜绝培训内容名不副实。
法官提醒,家长在购课时一般都会有在线电子合同或者点击同意确定等过程。如果没有合同就要跟机构确认好退款争议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签订了电子合同,一定要仔细阅读和询问相关的条款,如发现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中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之处,要及时提出,并在补充条款中加以注明,同时保留合同的电子版,仔细核对机构的名称,确保与前述查询到的机构名称一致,以便纠纷发生后明确责任主体。此外,家长要注意保存好缴费凭证、聊天记录、电子合同等相关电子证据,以便后续产生纠纷需要诉讼时可以提交给法院。
近几年来,校外培训特别是网络课程的发展迅猛,在时间、地点、自由度、课程内容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更成为家长的首选。可是,家长们也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不要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把孩子的网课安排得过满,超过孩子能承担的范围,成为孩子们的沉重负担。特别是电子产品对孩子的眼睛会有很大的伤害,一定要注意用眼健康和卫生,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法官强调在这个并不轻松的假期里,别让疫情成压力,别让网课成负累,别让纠纷找上门。“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会更快地被战胜,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会尽快回到正常轨道”。(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袁建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