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见证下,250万尾鱼苗放流黄海
7月14日,山东威海,雨过天晴。上午9时30分许,刘公岛码头,在办案检察官见证下,工作人员将一袋袋许氏平鲉鱼苗送入放流槽,250余万尾鱼苗流入黄海。
这250余万尾鱼苗价值200万元,全部由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被告人郭某等承担费用。
2018年5月起,郭某等人在休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170万余斤,并组织装卸、运输非法捕捞的玉筋鱼至冷藏厂进行销售获利。2019年,经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零六个月;同案的其他9人也均获刑。
鉴于郭某等人的行为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检察机关同时对10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终,郭某等人愿意采用分批次增殖放流许氏平鲉鱼苗和褐牙鲆共计960余万尾的方式,修复被其破坏的海洋渔业资源,并向检察机关缴纳了修复费用保证金。
当天,威海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朱纯媛陪同人民监督员也来到放流现场。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400箱鱼苗搬运到放流船上。朱纯媛在岸边认真查看鱼苗情况,逐项确认准备工作。“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增殖放流仪式,让社会各界共同见证,鱼苗入海,公益诉讼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朱纯媛说。
增殖放流前,举行了由检察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简短仪式。“非法捕捞案件,以恢复性司法为主,起诉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恢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放流仪式上,环翠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杰这样表示。“希望海洋发展部门和渔业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动协作,严厉打击禁渔期非法捕捞行为,向社会各界展示惩治涉渔违法犯罪的决心和信心,共同维护海洋生态,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环翠区政府副区长林青松说。
随后,大家集体乘船到海上进行放流。30分钟内,250余万尾许氏平鲉鱼苗奔涌入海,在休渔期进入海洋生态循环中。增殖放流既能补充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又能改善修复因捕捞过度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环翠区检察院检察官宋春光跟工作人员确认所有鱼苗均已放流入海后,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被告人将分两批次放流许氏平鲉和褐牙鲆共计960余万尾,价值853.4万元,远超过其非法捕捞所得。今天我们监督的是第一批放流,后续还会跟踪放流到位。”宋春光介绍。
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检察院和该区海洋发展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打击非法捕捞犯罪的合力。该局综治办主任邹旭升说:“通过对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方面使当地渔民认识到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费用非常高,严厉打击了非法捕捞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切实推动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守法渔民心理上的不平衡,保住了守法渔民的‘饭碗’”。
“去年开海之后明显觉得鱼多了,我们收成也比以前好了。现在大家伙儿也都明白了,休渔期出去偷渔的话,被抓着了,又得罚钱又得判刑,不上算。现在咱都看得远了,不图这一时了。”参加放流的渔民周大强告诉记者。
参加活动的人民监督员也深有感触。“今天的仪式,很好地发挥了查处一案、警醒一片的作用,有助于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民监督员王卫东说。“长期以来,人们享受海洋带来的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美丽风光,却很少关注到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价值。今天的活动,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增添了新动力,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人民监督员常爱英说。
放流活动结束前,威海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张邕还在现场演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举报平台小助手——“随手拍”,引导大家关注“威海检察”微信公众号,找到“随手拍”,提交发现的违法线索,上传图片、视频等证据。检察官表示,收到的每条举报线索,都会尽快调查核实。
活动结束后,检察官们赶往9公里外的远遥渔港,开展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相关的普法宣传。
2018年来,山东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贯彻落实“健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和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责任制度”,通过运用诉前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手段,设立保证金缴纳账户等方式,持续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共发现涉海洋领域案件线索97件,立案93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75件,提起公益诉讼22件。清理近岸固废、垃圾和海洋油污12097吨,退渔还海477亩,督促拆除违法建筑202处,督促收缴行政罚款7820万余元,追缴海洋资源修复费946万元,增殖放流3390余万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