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110”:永远做“人民的保护神”
图为讲解员(左一)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内向参观者介绍展品。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 董凡超
有的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晚来一分钟,我们就跑了。”
有的医护人员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晚送来一分钟,这个人可能就救不活了。”
不到两分钟就到达现场,不到5分钟就把处在生死边缘的群众送到医院……不论是追捕犯罪嫌疑人,还是救助危难中的群众,他们以“快”为法宝,为了快速到达现场,干脆用竹竿滑下楼,后来竹竿换成了钢管,甚至报警人电话还没放下,他们已出现在身边。
这支忠诚为民、反应迅速的警察队伍就是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被称为“漳州110”。
1997年11月,国务院授予其“人民的110”荣誉称号。20多年来,“漳州110”始终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让“110”旗帜永不褪色。
改革强警 永立潮头
1990年,“漳州110”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巡警相结合的快速反应机制,实行巡逻与接处警“一条龙”服务,坚持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开创了警务机制改革的先河。
1996年8月,公安部召开全国城市110报警服务台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漳州110”的经验做法,全国各地开通110报警服务台,报警电话走入寻常百姓家。“110”这个号码不断深入民心,成为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漳州110”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探索构建了“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
近年来,为了增强群众获得感,“漳州110”针对盗、抢、骗等关乎民生的小案、小事、小情、小节,创建“110快侦”机制,践行“破案与追赃并重”的理念,推动警种业务从快接、快处到快侦、快破的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实际损失。
2019年年关将至,生活拮据的江女士骑着电动车带着大姐的住院费来到医院,匆忙的她停好车就走,回过神来才发现车上的钱包没有了,江女士急得泣不成声,在好心市民的帮助下赶紧拨打110报警电话。
接到报警电话,民警5分钟到达现场,了解过情况后立即启动“小案快侦”机制,锁定目标人员去向,迅速制定追捕方案,仅用20分钟就追回了江女士的钱包。
2019年,“漳州110”应用“小案快侦”机制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7名,追缴被盗车辆40辆,被盗手机32部,被盗电动车电池145组,带破案件162起。
20多年来,“漳州110”不负“人民的保护神”的重要嘱托和使命,先后开展6次重大警务改革,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新需求。
借助智能指挥和科技优势,在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的今天,“漳州110”依然保持绝大部分警情5分钟内到场,“两抢”破案率达100%。
赤诚为民 永葆本色
2007年1月16日21时许,70多岁的邱某在漳州市区红旗机器厂前迷路,“漳州110”民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访查,将老人送到家中。次日上午,老人远在澳大利亚的儿子通过传真发来感谢信:“作为漂泊海外的儿子,无法常伴父母身边尽孝,深感愧疚,你们有如我从未谋面的亲友,替我做了一个儿子应做的事。”
“太感谢你们了,这是我收到的最好新婚礼物!”2017年6月8日,小玲接到110民警宋圳明打来的电话,称她在去年被偷的电动车找到了,巧的是这天也是小玲大喜的日子。
群众面前无小事,点滴之间见初心。
2018年6月26日晚上9时许,“漳州110”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东方明珠小区18栋14楼一居民家屋内冒浓烟,疑似起火。正在周边巡逻的110警组徐毅、陈超提着灭火器火速赶往,不到两分钟就到达现场,但无论怎么敲门,屋内始终无人应答。
“再不进去把火灭掉,后果不堪设想。”陈超双手握住铁门上的钢管,用力一撕一拉,几次下来,一扇铁门竟然被他硬生生地撕开了。可里面还有扇防盗门,此刻,陈超已顾不上鲜血直流的双手,踹开第二道门,找到着火点位置,迅速将火扑灭……
“漳州110”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4年来,参与抢险救灾100多起,救助群众3000多人,挽回群众财产损失上千万元。群众给“漳州110”送来的锦旗及感谢信947面(件),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漳州110”百名民警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提交请战书,组建“漳州110党员突击队”,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处置一起传销警情中,多名涉案嫌疑人出现发烧症状,10余名处置民警冒着巨大风险及时解救一名被非法拘禁人员,控制隔离相关涉案人员。
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漳州110”共出动警力26208人次,处置警情2480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51人,破获案件388起,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漳州110”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纾危解困,赢得了漳州人民“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由衷赞扬。
示范引领 永当先锋
1996年,为更加有效解决民生问题,“漳州110”尝试与十几家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携手提升服务群众水平。1998年在共建的基础上,他们又率先推动建立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供电、邮电、卫生等7个部门12个下属单位通过110联动机制组织起来共同为民服务。
110社会服务联动机制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并逐步从漳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促进了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努力,110社会服务联动已经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其推动形成的社会服务网络在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上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漳州市学习借鉴新时代“漳州110”精神,瞄准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从人民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入手,由“公安110”延伸到政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引领创新“民生110”“民间110”“社区(乡村)110”等系列品牌。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漳州市联动建立“民生110”,全面升级12345平台,实现64个市直部门联勤联动,2019年,12345平台共受理有效事项59038件,及时查阅率100%,按期办结率99.99%,群众满意率99.46%。
2019年,漳州市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向基层社会治理延伸,打造“社区(乡村)110”,创新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全覆盖;构建了“一个组织体系、一支专业队伍、一项支撑平台、一套科学机制”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整合基层分散治理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安全隐患消弭在未发时、服务保障落点在第一线,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与推进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警务机制。
“一花引来百花香”。学习新时代“漳州110”精神不仅在公安系统掀起新的热潮,也在政府部门、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单位持续开展“学习漳州110 争当漳州110式公仆”“学习漳州110 全心全意为人民”等活动,涌现出“商务110”“交通110”“园区110”“新闻110”等许多“漳州110”式队伍,“漳州110”精神成为漳州“五种精神”之一,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典型效应进一步显现。
热血铸盾 护佑安宁
短评
□ 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吴剑锋
在福建漳州,“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说法家喻户晓。自1990年成立以来,“漳州110”始终初心不改,忠诚为民,构筑起一道守护一方平安的铜墙铁壁,被当地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守护神”。
从最初成立时的7个人、3支枪、一辆三轮摩托车,到如今的9个中队、240余名警力,30多年来,“漳州110”队伍不断壮大,不变的是竭力为民服务的底色和内核。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30多年来,“漳州110”始终把群众满意当成最大的考量。大到徒手夺刀、飞檐走壁救下轻生女孩,小到送迷路老人回家、为市民找回失窃的电动车……在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里,总有这支队伍的影子。“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是当地群众的切身体会。
创新探索不止步,让“漳州110”总能更快更灵服务群众。“漳州110”始终在接警快、派警快、到场快、处置快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快一秒”。百姓的痛点在哪里,创新的方向就在哪里。近年来,更是从百姓需求出发,从群众反映的“急”“难”“危”等问题入手,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努力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让群众“零差评”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也需要热血不息的坚持。“漳州110”这块闪亮的招牌背后,有每一位警员的铮铮誓言和平凡坚守。他们有的冲在打击犯罪的一线,有的长期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有的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甘做“老黄牛”、当好“螺丝钉”……多年来,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个接着一个干,努力涓滴成河,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榜样是旗帜,也是力量。“漳州110”的内核不限于漳州一隅,已在祖国大地上将热血铸就的金盾擦拭得熠熠生辉,牢牢护佑着大家的生活安宁。
新华社福州1月9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