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法治>>专题>>谁是最美基层法官

包津燕:用大爱无言诠释法官柔情

2014年02月28日09:18    来源:人民网-法治频道    手机看新闻

包津燕,女,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大港审判区滨海法庭庭长,二级法官,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98年,她主动要求到基层法庭工作,15年来,她满怀对事业的热爱,对百姓的深情,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在三尺法台上演绎着为民、公正、清廉、奉献之美,用看起来并不巨大,却十分感人的办案故事,践行着“真”的态度,“善”的境界和“美”的情怀。

滨海法庭所在辖区378平方公里,管辖两街一镇和南港工业区,面积和人口都接近大港区的一半。多年来,人们认识包津燕不仅是在法庭上,更多的时候是在群众家的炕头或是田间地头。比起坐堂问案来,她更愿意走出法庭,熟悉社情民意,走到当事人身边,更深切地体会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矛盾背后的故事。通过这种形式,包津燕不仅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也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做起工作来让群众更加信服、更加容易接受,在案结的同时真正做到事了、人和,不留“后遗症”。

去年8月,包津燕审理了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原告狄某与被告孙某土地相邻。孙某在给高粱地打除草剂时,农药顺着东南风飘到狄某的棉田里,导致36亩棉花受灾。因赔偿问题两家打起官司,狄某要求孙某赔偿损失,并要求对棉田损失进行评估鉴定。

然而,评估费高,鉴定时间也长。眼看到了棉花收获的季节,棉花一旦收割,损失便无法确定。为了尽快解决纠纷,包津燕邀请农委和农技站的专家深入狄家现场查看棉田受害情况,又先后两次到孙某家做思想工作,努力化解两位老人之间的矛盾。

由于损失数额无法确定,包津燕决定打破损失多少就赔偿多少的常规,设计出这样一个调解方案:受害的36亩棉花全部归孙某收成,再由孙某按照亩产量给付狄某棉花款。

由于孙某也曾是棉花种植户,两家对棉花的收成心中各自有个大概的估算,因此方案一出,立即得到两家的认可。几天以后,孙某将棉花款交到了狄某手里,两家疙瘩解开了,老哥俩从此又和好了。

包津燕说:“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信任法律。”因此,在审判工作中,她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尽心竭力地为他们化解纠纷,用自己正派的言行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对法律的敬仰。正因为如此,许多当事人立案时都点名要让包津燕审理案件。开庭时有些当事人说,知道案件是包法官主审,心里就特别踏实。

当然,包津燕也遇到过例外。老实巴交的山东农民老孙就是这个例外。他曾经借10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自卸车干土方活,可债还没还清,就出了交通事故,导致某车队的一辆油罐车损坏、汽油泄露,并负主要责任。

老孙认为自己无钱无势,又是外地人,而原告方财雄势大,在当地人脉广博,因此,自打诉讼那天起就对法律的公正性抱着深深的怀疑和抵触,不但逃避送达,还表示不参加庭审。

为了解老孙的情况,包津燕冒着严寒坐上了开往山东省郓城县的火车,费尽周折找到老孙家。一句“老孙大哥”叫得老孙感动不已。在包津燕的耐心劝说下,老孙终于被说服参加庭审。

案件审理过程中,老孙得知如果判决,他要承担70%的损失,大约13万元,情绪激动,拒绝赔偿。老孙的态度也激怒了原告,表示拒绝调解。

庭审结束后,原告找到包津燕,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希望法院尽快判决。

在坚决推回信封的同时,包津燕与原告进行了一次深谈。她将亲眼所见的被告家的情况说给原告听,之后的话语重心长。“我知道以车抵债与车队的实际损失差距悬殊,你们心里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但也要充分考虑被告家的实际困难。被告家有80多岁的老娘,俩孩子上学,媳妇身体不好,老娘天天跟着发愁。案子判了,车最多能拍卖3万元,可对被告来说没了谋生的营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奔头。咱都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忍心看他一家衣食无着,流离失所吗?不如让他筹3万元补偿你们,先把车提走继续干活,这等于给他一家留条活路了,这也算是善举呀。”包津燕的肺腑之言终于感动了原告,表示同意接受调解方案。

可老孙却表示连3万元都筹不到。

包津燕为他算了一笔账:“你要以车抵债,看上去好像不用借钱了,可你家也就此失去了生活来源,再举债十来万买车不是难上加难吗。如果你借些钱,把车提出来投入运营,今后至少还有过好日子的希望呀。”入情入理的分析听得老孙点头称是,表示再次舍脸借钱赔偿。

一周后,老孙当庭付清了款项,纠纷圆满解决。临走,老孙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小桶香油:“这两斤香油是俺自己磨的,送给你尝尝。要是不收就是瞧不起俺!”看着老孙淳朴的笑脸,包津燕接下这桶香油。第二天,包津燕往老孙的山东老家寄去了200元钱,,又附上一张说明将香油上交到院纪检部门。

就是靠着对当事人的这份真心诚意和对工作的完美追求,包津燕不仅解决了大量百姓之间家长里短的小案子,也解决了许多别人看来不好解决的棘手纠纷,使不少死案变成了活案。

前年,大苏庄村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一名9岁的男孩被邻居周某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被害男孩的父母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为儿子报仇。

然而周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对自己的行为并不负刑事责任。悲愤之中,男孩的父母在与周某亲属的交涉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言行,他们不肯火化儿子的遗体,并提出50万元的巨额赔偿。

包津燕接手了这一棘手的赔偿案。案子事实清楚,判决也容易,问题是周家一贫如洗,周妻悄然躲避。赔偿款若不到位,将无法抚慰男孩父母的伤痛,那样的话两家人之间还有可能酿成其他的悲剧。

为了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包津燕多次到村里调查走访,了解到,周家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失去父亲,周某作为大哥,像父亲一样担当起家庭的重担,为几个弟弟妹妹吃了许多苦。她还从村民口中得知,周某的弟弟曾经有过替哥哥赔偿的意思表示。

于是包津燕找上门来。一开始,周某的弟弟态度生硬,表示哥哥犯罪与己无关,不同意赔钱。

包津燕把走访时了解到的情况说与周某的弟弟听,让周某的弟弟十分动容,包津燕及时抓住兄弟情深这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工作。同时又趁热打铁,在两家人之间斡旋,不记得多少个回合下来,双方终于就赔偿数额达成了调解意向,最终周某的弟弟妹妹自愿替哥哥偿还了这笔良心债,被害人的父母也撤回了起诉,一场即将激化的矛盾就此平息了。

像类似的赔偿案件,包津燕都是把案结、事了、人和、自动履行作为纠纷圆满处理的目标,在她审结的4000余件案件中,无一上访、无一缠诉、无一不良投诉,无一不廉举报,调解结案率达到80%以上,不论调判全部实现自动履行。

15年来,包津燕不仅坚持用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更是用女法官特有的真情和善良为当事人暖心。两年前,老郑的独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肇事方给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外加保险共计34万元的分割问题,让儿媳妇与公婆对簿公堂。

诉讼期间,老两口把两岁的孙子藏了起来。儿媳妇失去丈夫又见不到孩子,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

为妥善化解矛盾,包津燕借助了各方外力,人民陪审员、双方外围亲属、镇综治办领导等等,多次穿插着做调解工作。最终,在综合考虑老郑家的各项实际花费的情况下合理分割了赔偿款,儿媳妇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也做出了让步,孙子由老两口抚养,儿媳妇可定期看望孩子。

案结事了,可情未了。特别是孩子一直是包津燕的牵挂。案结的第一个春节,包津燕自己掏钱买了大米、牛奶和儿童食品敲开郑家大门。老两口一见包津燕,立刻像见到了亲生女儿,哭诉起老年丧子之痛以及抚养孙子的艰难。

从此,老郑家便多了一个法官女儿,逢年过节,包津燕都忘不了拎着大包小包地去看望他们,听他们诉诉苦,唠唠家常。去年春节,包津燕又去郑家的时候,郑奶奶说,孙子已经四岁了,到了入托年龄,可家里生活困难,希望包法官帮忙,让孙子免费入托。

包津燕把它当成分内事去做,经过多方努力解决了孩子免费入托的问题。

这些年来,类似这样的事情包津燕可没少做。

一位青年妇女由于毁容,丈夫几经诉讼最终离她而去,极度绝望中,她给包津燕打电话哭诉想自杀,是包津燕的安慰和鼓励,让她慢慢树立起生活的自信。十年过去了,每当失意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找包津燕倾诉,而包津燕就像个知心大姐,耐心地倾听和开导。每次挂电话前她总会开心地说:“姐,我天天都要为你祈祷。”

一位多病的七旬老太无儿无女,却有两次不幸的婚姻,再次离婚后生活无着,老人找到包津燕。包津燕了解情况后,特地跑到老人在河北省的原籍去想办法,费尽周折最终让老太太的前夫拿出一笔足额的生活费。为老人有个安身之处,包津燕又帮老人联系了养老院让她安度晚年。

多年来,包津燕怀着对公平正义的恪守与坚持,审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带着为民司法的一腔情怀,妥善处理每一起纠纷。用一张微笑的脸庞,一丝柔和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一颗真诚的心,加上公正的裁判,使包津燕在社区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清廉为民的当代女包公”,还被评为优秀社区志愿者。同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政法系统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还曾担任过2008年奥运火炬手。

虽然荣誉等身,但她没有忘记本分,依然选择在基层法庭做一名基层法官,依旧住着工作多年才省吃俭用贷款购买的属于自己的第一套90平米的小住房,依然保持着那份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安贫乐道的洒脱。

分享到:
(责编:李楠楠、李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